區塊鏈風暴:3大必看上市公司
330

當傳統市場染上加密狂熱
看著Coinbase(COIN)上月加入S&P 500,就像目睹比特幣披薩日的逆轉——不是用BTC換披薩,而是獲得了盛在銀盤上的機構認可。但真正的震撼彈?Circle(CRCL)上市後暴漲600%,而GameStop(GME)轉型成比特幣控股公司。作為曾為加密基金建立算法交易模型的人,我看見這些「代理股票」正在製造危險的FOMO循環。
穩定幣權力遊戲:Circle(CRCL)
Circle從P2P支付轉變為USDC主導的過程,讀起來就像一則監管合規的創業童話。他們的秘方?將美元借條變成DeFi的生命線,同時像區塊鏈版波克夏一樣收取利息。我的模型顯示USDC現促成每日120億美元結算,但關鍵在於:Coinbase透過傳統合作關係賺走了他們一半的準備金收益。
MicroStrategy(MSTR):企業Hodl策略2.0
Michael Saylor不只是喝了比特幣迷湯——他買下了整個工廠。帳面上5萬枚BTC(價值30億美元+)讓MSTR行為像加了槓桿的BTC ETF。我的波動分析顯示其與比特幣0.89的價格相關性創造了不對稱風險——牛市時很棒,但當Celsius式蔓延發生時會很災難。
黑馬與警訊
從Trump Media可疑的DJT代幣經濟學到SharpLink Gaming(SBET)因以太坊謠言上演650%的拉高出貨,這些案例證明並非所有加密股票都生而平等。我的建議?把它們當作2017年的ICO——需要極度盡職調查的刺激投機工具。
QuantDegen
喜歡:47.13K 訂閱:4.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