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加密用戶不只是交易員

by:ByteOracle4 小時前
674
韓國加密用戶不只是交易員

超越迷思:韓國加密真實玩法

別再以為韓國用戶只在Bithumb或Upbit追著迷因幣了。我自2023年起追蹤鏈上活動,分析至2025年第二季的8萬個韓國錢包後發現——這市場已非單一結構,而是分層、智慧且全球同步的生態系。

全球時鐘不因午夜停擺

有趣的是:當亞洲大多數用戶集中在白天操作時,韓國人在Solana上的高峰卻是凌晨3點至早上8點(KST),正好對應美國市場開盤時間。他們不是為了方便而交易,而是真正在參與全球流動性事件——無論是ETH ETF公告還是Solana迷因幣熱潮。

這不是區域行為,而是無國界的金融工程。

400萬美元以太坊巨鯨 vs. 30美元Solana錢包:同一國家的兩種世界

來看實際數據:

  • 在以太坊上:約400萬美元資產由韓國用戶持有(是的,百萬級)
  • 但這些資金集中在僅116個巨鯨錢包中,平均每人持有超過25萬美元ETH與質押資產。
  • 相較之下,在Solana上:99.9%錢包持有低於100美元(平均僅30美元),但極少數人掌控逾800萬美元。

這代表什麼?

在以太坊 → 穩健資本守護者,使用治理工具與穩定幣金庫等dApp。 在Solana → 挑戰型投機者,追逐迷因幣漲跌與新專案發行。 在Base → 中階採用者,在獎勵導向應用如Kaito InfoFi建立習慣。

他們不是不同的人;而是同一群人根據不同生態的文化切換角色——登入哪個平台就扮演投資者或交易員。

奖勵才是王道(FOMO已死)

最讓我驚訝的是:韓國用戶對突發促銷或病毒式宣傳反應平淡。但一旦提供明確、長期的代幣經濟模型(如質押或獎勵池),他們立刻行動!

舉例:Kaito InfoFi去年底於Base推出時毫無聲量,如今已躋身前三dApp——關鍵正是針對韓國使用者設計的專屬激勵方案。有些專案甚至因觀察到本地化活動激增而擴大獎勵池給南韓地址。

這證明一件事: 想在韓國成長,靠炫麗廣告沒用;真正有效的是設計可預測、個人化的永續收益系統。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些用戶把你的專案視為夥伴,而非只是快速套利的工具。

ByteOracle

喜歡29.37K 訂閱2.61K

熱門評論 (1)

NeonQuantum_912
NeonQuantum_912NeonQuantum_912
22 小時前

Turns out Korea’s crypto scene isn’t just about memecoins — it’s full-on global financial warfare at 3 a.m. While the rest of Asia naps, they’re already trading Solana like it’s Wall Street on caffeine.

\(4M whales on Ethereum? Check. \)8M Solana OGs? Double check. But here’s the kicker: they don’t chase hype — they chase real yield systems with clear rules.

So if you’re launching an app in Korea… stop screaming ‘FOMO!’ and start building trust instead. 🤖💸

P.S. Anyone else up at 3 a.m. plotting their next trade? Drop your timezone below 👇

426
9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