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隱私與擴容新解:Mercury Layer技術剖析

比特幣隱私與擴容新解:Mercury Layer技術剖析

當比特幣擴容難題遇上密碼學之美

在華爾街分析DeFi協議八年後,我對「萬靈丹」式擴容方案總保持懷疑。但Commerce Block開發的Mercury Layer,其數學架構之精巧連我這般挑剔的分析師也不禁讚嘆。

狀態鏈:UTXO的隱形輸送帶

核心創新在於狀態鏈技術,讓比特幣UTXO能在免託管風險下進行離鏈所有權轉移。想像傳遞一顆馬鈴薯:

  • 馬鈴薯從未離開視線(非託管)
  • 僅轉移接取權利(金鑰輪替)
  • 沒人看見傳遞過程(盲簽名)

此三重機制透過以下實現:

  1. 用戶與狀態鏈實體(SE)的共享金鑰控制
  2. 隱藏交易元數據的盲MuSig2簽名
  3. 作為緊急出口的備份交易

為何在某些場景勝過閃電網路

閃電網路適合小額支付,但Mercury Layer更擅長:

隱私敏感的大額轉帳

  • 不洩漏路由提示(不同於LN)
  • SE無法查看交易金額與參與方

機構流程

  • 無需部署新HTLC即可原子交換
  • 不需等待區塊確認即有結算最終性

密碼學安全網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故障保護機制:

python

簡化備份交易邏輯

if SE_失聯:

用戶透過預簽交易取回資金()

else:

繼續流暢的離鏈交易()

該協議採用Taproot地址與Schnorr簽名,即使失敗也能安全降級,如同為比特幣裝上安全氣囊。

來自懷疑論者的最終 verdict

壓力測試白皮書後,我的結論是Mercury Layer代表: ✅ 真實擴容(非空談) ✅ 真正隱私(非模糊化) ✅ 非託管安全(拒絕「信任我就好」哲學)

唯一缺點?向加密新手解釋狀態鏈耗費的精力,可能比運行全節點還多。

BlockchainNomad

喜歡47.58K 訂閱3.7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