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擁抱Web3的7個政策轉變

美國擁抱Web3的7個政策轉變

華盛頓Web3政策為何需要升級

多年分析鏈上數據的經驗讓我見證監管不確定性如何比任何智能合約漏洞更有效地扼殺DeFi協議。因此a16z加密政策負責人Brian Quintenz(前CFTC委員)近期提出七項非立法行動,聯邦機構現今即可採用以支持去中心化技術——無論11月大選結果如何。

1. 跨機構強制競爭與創新

SEC不是唯一該優先考慮新創成長的監管機構。當傳統企業將監管武器化為護城河時(銀行業遊說說的就是你),機構必須積極制衡。正如Quintenz指出,美國競爭優勢來自「勇敢異類」——愛迪生、賈伯斯、馬斯克——他們對抗制度慣性重塑產業。

2. SEC:終止以執法代替監管

試想在SEC內部連職員都辯論何謂證券時進行代幣交易。解決方案?明確數位資產分類的正式規則制定——自2019年以來SEC一直迴避此事,同時累積26億美元加密執法行動。清晰度=有效市場。這不是火箭科學(儘管某些以太坊升級很接近)。

3. 消滅殭屍中介要求

我的Python腳本在此哭泣:監管者仍迫使區塊鏈交易套用需要經紀人、託管人等中間人的舊框架。但Quintenz主張:「當代碼取代保管人時,法規不應強制文書作業。」這不是反監管——而是支持效率。

4. 產業參與的透明決策

CFTC近期關於DeFi的公開聽證會展示透明度如何防止監管俘虜。機構應舉辦開放論壇,無須擔心「教育等於背書」的反彈。畢竟你不會在未諮詢汽車製造商的情況下設計安全帶法規(雖然排放標準或許該少問他們)。

5. 讓監管者實際使用加密貨幣

2022年道德規範禁止參與加密政策的聯邦員工持有任何數位資產——甚至是孩子的教育基金比特幣。Quintenz的比喻一針見血:「這就像禁止交通部官員乘坐汽車。」親身體驗才能制定合理政策。

6. 官僚區塊鏈訓練營

多數參議員仍以為NFT是無聊猿賣的JPEG圖檔。ZKPs和DAOs等概念的結構化培訓能讓決策者從懷疑者轉為知情管理者。額外好處:或許能減少那些尷尬的國會聽證會。

7. 資助私部門ZKP研究

隨著中俄發展國家支持的鏈,美國可能輸掉隱私技術競賽。投資零知識證明——能在不暴露數據情況下驗證資訊——可保護敏感資料同時維持必要透明度。

關鍵結論:這些非關黨派立場,而是對陳舊體系的實用升級。現在容我告退,我得確認撰寫本文是否違反SEC任何加密評論指引。」

BlockchainNomad

喜歡47.58K 訂閱3.76K